恒生指数
恒生指数

恒生指数

期货代码:HIS

最低浮动:50港币

  • 交易所:HKEX

  • 类别:环球指数期货

  • 币种:港币

  • 单位:HKD50x指数

  •        恒生指数(英语:Hang Seng Index)是以反映香港股市行情的重要指标,指数由五十只恒指成份股的市值计算出来的,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十二个月平均市值涵盖率的63%。恒生指数成份股,即是香港的蓝筹股。恒生指数由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负责计算及按季检讨,公布成份股调整。恒生指数是1964年由恒生银行研究部负责人关士光所创制,关士光因此被誉为“恒指之父”。在关士光的自传书《龙与皇冠:香港回忆录》(The Dragon and the Crown: Hong Kong Memoirs)的前言中,皇家亚洲学会香港分会主席罗伯特·尼尔德将恒生指数誉为香港“资本主义的终极衡量标准”。

           恒生指数1969年11月24日正式向外发报。多年来,恒生指数一直获引用为反映香港股票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指数包括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跃的公司。在推出早期,恒指仅每日报价一次;惟在电脑化洗礼之下,恒指早已每十数秒变动接近实时报价,2013年4月更已加速至每两秒报价。

     



    恒生指数交易时间
     

     
    恒生指数1969年11月24日正式向外发报。多年来,恒生指数一直获引用为反映香港股票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指数包括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跃的公司。在推出早期,恒指仅每日报价一次,惟在电脑化洗礼之下,指数早已每十数秒变动接近实时报价,2013年4月更已加速至每两秒报价。
     
     
    1940年代末,香港曾有过伊利斯股票指数。
     
    早期
    1969年至2012年恒生指数走势图
    1964年,时任恒生银行研究部负责人关士光受恒生银行董事长何善衡所托,创制恒生指数。恒生指数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数日,基数点100点,并选出33间上市公司股票为成分股,初时仅供恒生银行内部参阅,直至1969年11月24日才正式向外发报,开始点数是150点。当时香港只得英资的香港证券交易所(简称香港会),上市公司总数不过60多间,主要是外资大行。
     
    恒指历史最低收市位是1967年8月31日的58.61点,原因是六七暴动引发的股灾。1985年1月2日,恒生指数增加4只分类指数,把33只成份股以行业分为4个分类:恒生金融分类指数、恒生公用事业分类指数、恒生地产分类指数、恒生工商业分类指数。1986年5月6日,香港期货交易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合约。
     
    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26日,恒指录得历来单日最大跌幅(以百分比计)33.33%,当日恒指收市报2241.69点,下跌1120.7点,是1987年10月期间,由纽约华尔街的“黑色星期一”引发的八七股灾。1993年3月推出恒生指数期权合约,为投资者提供套戥方式,分散投资风险。
     
    加入红筹股
    在恒指推出初期,成份股一向由本地业务为主的公司囊括,指数长久以来代表着本港的经济兴衰。不过,自从90年代起内地改革开放,市场多了红色资本企业,其后市场关注更渐渐增加,于1992年8月4日,中信泰富(现称中信股份(0267))成为了首只晋身恒指成分股的红筹股。由于市场爱将恒指成分股叫作蓝筹股,这些具双重身份的股票亦顺理成章被称为“紫筹股”。
     
    各项纪录
    历史最高点数:33,484.08点,于2018年1月29日出现。
    历史最高收市点数:33,154.12点,于2018年1月26日出现。
    历史最低收市点数:58.61点,于1967年8月1日录得,原因是六七暴动引发的1967年香港股灾。
    历史最特别收市点数:22,222.22点,于2016年11月14日出现。
    历史单日最大跌幅(以百分率计):33.33%(三分之一),于1987年10月26日出现,当日受到黑色星期一拖累,引发1987年香港股灾,收市报2,241.69点,暴泻1,120.7点。
    历史单日最大跌幅(以点数计):2138.49点,在2015年7月8日出现,收市跌幅收窄至1,458点,报23,516点。
    以收市计的最大跌幅则是在2008年1月22日出现,报21,757.63点,暴挫2061.2点,主因是美国次按风暴失控而引发的全球股灾;但翌日恒指就出现“大奇迹日”,创出历史最大单日点数升幅。
    历史单日最小跌幅:0.02点、0.00009422%,于2013年6月18日出现,当日收市报21,225.88点。
    历史单日最大升幅(以百分率计):18.82%,在1997年10月29日录得,当日收市报10,765.3点,大升1,705.41点,同为第二大点数升幅。主因是对冲基金活动以及前一日暴跌后的反弹引致。之前一日因泰铢被狙击,对冲基金炒作港股,恒生指数狂泻1,438.31点,报9,059.89点。
    历史单日最大升幅(以点数计):2482.35点,在2008年1月23日录得,当时报24,239.98点;收市报24,090.17点,仍然暴升2,332.54点。主要是因为美国突然减息四分三厘救市,及前一日暴泻超过2,000点并创出史上第二最大单日点数跌幅后的反弹引致,成为港股“大奇迹日”之一,完全收复失地。
    历史单日最小升幅:0.06点、0.00029%,在2012年3月26日录得,当日收市报20,668.86点。
    单日最大成交量:562.64亿,于2015年4月9日出现。
    单日最大成交金额:2,915.29亿,同样于2015年4月9日出现。
    排列第二的在2018年3月23日录得,成交达到2,834.44亿,该日有配售腾讯的股份上板。
    排列第三的则是2,500.32亿纪录,在2015年4月8日出现。
    最高市价总值:2,612.59亿元,在2014年8月27日录得。
    历史最长升浪:连升14日,于2017年12月21日至2018年1月12日出现,为恒指史上最长升市纪录。
    1月15日下跌后再度连升至1月24日并出现22个交易日中21日上升的纪录。期间升幅达到3,591.63点。
    历史最长破历史新高纪录升浪:连续6日,于2018年1月17日至2018年1月24日出现。
    历史单周最大跌幅:3094.36点、9.49%,于2018年2月5日至2018年2月9日出现。该周受到美国股市及中国股市暴泻所影响,先后跌穿32000点、31000点、30000点大关。

    计算
    今日恒生指数的计算公式:

    CI:现时指数
    YCI:上日收市指数
    P(t):现时股价
    P(t-1):上日收市股价
    IS:已发行股票数量
    FAF:流通系数
    CF:比重上限系数
    (例如比重上限系数为40%,即指在指数编算上,只计算该成份股40%之流通量股权,会出现升停板及跌停板。)
     
    基准日是1964年7月31日,基准日指数是100点。
     
    四个分类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公式与恒生指数相同。
     
    2006年6月30日恒指服务有限公司宣布更改恒生指数加入H股后的计算方法及对现有成份股的数目及影响。(详情于外部链接)
     
    计算方法
    恒生指数分三阶段更改成份股于指数比重上限,第一阶段由2006年9月8日开始,恒生指数的计算方法改为以流通市值调整计算。每只成份股的比重上限为25%。第二阶段由2007年3月9日实施2/3的流通调整,流通系数=100-2/3(100%-流通系数)并上调至最接近的5%倍数,比重上限为20%。第三阶段由2007年9月7日实施全流通调整,比重上限为15%。此举主要是为了避免指数受个别大市值成份股(如汇丰控股)所左右而失去代表性。
     
    2014年8月15日季度检讨宣布,每只成份股的权重上限将在未来12个月通过五轮指数调整,由15%逐步降低至10%,与恒生国企指数看齐。
     
    现时,对恒生指数影响最大的成份股是汇丰控股(10%)和腾讯(10%),其次是友邦保险(8.04%)、建设银行(8.01%)。
     
    恒生指数交易时段
    自2011年3月7日起,恒生指数的交易时段将分阶段与内地接通,第一阶段将上午的开市时间提早至9时30分,中午12时正休市1小时30分钟,下午1时30分下午交易开始,照旧下午4时收盘。2012年3月5日起,进一步将下午开市时间提早至1时正,正式与内地同步交易。
     
    现时的交易时段:
     
    开市前时段上午9时至上午9时30分、早市9时30分至中午12时、午市下午1时至下午4时、收市竞价交易时段下午4时至下午4时08分与下午4时10分之间随机收市。
     
    流通系数调整
    流通量调整系数(简称流通系数)是流通股份占总发行股之百份比。各成份股之发行量将经流通系数调整后才用以编算指数,策略性持有的股权将不纳入指数编算中。例如流通量调整系数为70%,指该成份股流通于市场上之股权为70%。
     
    2009年11月24日恒指公司宣布收紧流通股定义,由现时持股逾30%始被视作非流通股,大幅降至5%。其持股不会被计入流通股部分,亦即不会用作计算恒指比重。
     
    新的成份股数目
    恒指服务有限公司于2006年6月30日宣布将成份股数目由33只加至38只(当中包括33只非H股及5只H股),并于2007年2月9日宣布将成份股逐渐增加至50只,当中H股与非H股数目将不会被固定于持定水平。
     
    选股范畴
    恒生指数成份股必须是以主版及于香港作第一上市地点。如是国企股只要符合以下其中一点亦可:
     
    该H股公司股本以全国企股于香港交易所上市;
    该H股公司需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非流通股本;
    新上市的H股公司没有非上市股本;
    必须位列在联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H股除外)总市值在首90%之列(市值指按过去一年内的平均值);或
    必须位列在联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H股除外)成交额在首90%之列(成交额指按将过去两年内的成交总额分成八个季度各自作出评估);或须在联交所上市满两年或符合相关上市少于两年的大型股获纳入恒生指数的指引。
     上市少于两年的大型股获纳入恒生指数指引
    经甄选符合资格后,再按以下3项准则接受最终评选:
     
    公司市值及成交额之排名;
    不同行业在恒生指数内所占的比重能否反映股市分布;及
    公司的财政状况。
    恒生指数任何一只指数成份股如连续停牌一个月,该成份股将会从指数中剔除。在非常特殊情况下,例如该成份股被认为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复牌,才有可能获保留在指数内。

    恒生指数成份股
    恒生指数成份股,即是香港的蓝筹股。由2018年6月4日起,恒生指数五十只成份股,包括: (粗体为H股,斜体为红筹股)
     
    注:虽然“中银香港控股”(2388) 大股东是中国银行,但中银香港主要业务集中于香港,故不属于红筹股。
     
    (*)号为市值只包含H股,是次检讨中变动的流通系数,变动于2018年6月4日生效。只供参考。
     


  • 资料下载
    你想了解更多期货资料?
    联系客服经理
    怎么选择产品?